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8 09:38:25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5篇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处理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略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大家想读吗?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生自由学习

3、全班交流: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

写生字词

第2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细读诗句

1、练习读一、二节:

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

2、练习读三、四节: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课堂、梨花……

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

对和平的向往、喜悦

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

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

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

再读第二节

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

齐读最后一节

二、课堂练习:

1、组词

楼()撒()

数()洒()

2、你能写几句吗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当年(),

如今( )。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i u ü的正确发音,u和ü读音的比较。

2、i u ü的四声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彩色挂图、i u ü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

作业设计和安排:

课内

课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

2,听写a o e。

3,说说这三个字母叫什么。

二,引出新授内容

1,导看情景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3)它们正在干什么?

(4)蚂蚁为什么坐在乌龟的背上?小鱼会说什么?

2,教学语境歌,出示iu ü

(1)谈话。

乌龟,多么了不起啊,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编书的叔叔为了赞扬这种精神,

就写了一首儿歌。

(2)出示语境歌

小蚂蚁、要过河,

乌龟伯伯把它驮,

鱼儿见了笑呵呵

(3 )领读儿歌,相机在图片上出示I uü

三,教学iu ü读音和写法

1教学i

(1)i的读音

出示蚂蚁图及i

告诉学生蚁的第三声,如果把它改成第一声,读音就有点像i了。

教师范读i三遍。

讲述发音方法。

读这个音时上下牙齿要对齐,舌尖抵住下牙背。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练读。

“开火车”,指名读。

教学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2)i的书写

指导看蚂蚁图,说说i像什么了

i的一竖像蚂蚁的身子,一点像蚂蚁的头。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书写教材

谁来说说i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用手指在桌上书空

讨论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i和aoe可不一样了。它的头上多了一部分,谁来想想,我们怎样安排,才适合?

引导看书上的摆布方法

学生在书上描红两遍。

2,u的教学

(1)u的读音

出示乌龟图及字母u

告诉学生u的读音就有点像乌龟的“乌”。

教师范读u

讲述发音方法

读u时,嘴巴要拢圆、中间只有一个小孔,舌头要往后缩。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教学顺口溜;圆圆嘴巴uuu

(2)u的写法

引导看图

u像乌龟身上的哪一部分?

指导写法

谁来说说u有几笔?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此处隐藏2107个字……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 复习导入 :

1、 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 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 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 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 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 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 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 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齐读。

四、 作业 :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