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8 09:38:38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学习默读课文,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中的生字、句子、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小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生活情趣,大文学家老舍先生也是一位非常喜欢猫的人,今天我要介绍一位同样非常爱猫的小朋友,她叫卡罗尔(板书)和她的小猫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齐读课题,并认读“卡罗尔”三个字。)

二、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

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速度不必过快。

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4、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巧妙引入二次默读。

(1)提出要求:可以跳跃性、选择性默读,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画上记号。

(2)看插图画的句子、段落,体会它的有趣并在小组里讨论。

5、出示写得有趣的句子。

(1)菜同交流感受、体验和认识,大家分享。

解释“黑白相同”。

(2)喜欢的句子或段落默读几遍并积累。

(3)适时点击生字,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①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

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四点以后是夕阳——罗

②形近字比较认识:垫——热 兔——免

③用加偏旁、减偏旁记:苗——喵 曾——蹭

橱——厨 萝——罗

(4)抽读生字卡片。

6、再次默读课文,感受美好童心。

7、着重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思考:伯洛为什么对卡罗尔那么亲热?

(2)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8、带着这样的体会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三、积累运用(出示)

1、词语积累。

安排 照顾 突然 赠送 挑选 告别 舒适

四面八方 黑白相同 跳来跳去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

2、以字扩词。

涂料 涂改 糊涂 舒适 适应 合适

多余 其余 剩余 卡车 卡片 卡尺

免费 避免 难免

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

板书: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是,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和特点

3、 创编歌词和扮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同学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豪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和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别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保守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和艺术表示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沛发挥其演唱才干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同学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同学自身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自身的试念来趋动同学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同学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同学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同学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同学的口头传唱以和同学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沛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和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此处隐藏1398个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或投影片)

2、 学生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学生读文思考)

生读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师板书:榕树茂盛 众鸟纷飞)

3、质疑问难

在刚才初读课文时,你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吗?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相互解答,难的鼓励自己读书解决。)

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赞美鸟的天堂的一个句子。(生回答: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语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榕树、鸟儿)

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

(学生读读画画并进行小组讨论)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生读有关段落)

2、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这时我们看见了大榕树。(课件出示:大榕树)(生欣赏。)

现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3、这到底是多少株大榕树呢?(学生回答,允许有争议)

原来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

课件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上又生( ),有许多( )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后讨论。)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配合出示插图)。

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能不能把我们的惊喜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体会一下。

(生朗读体会。)

4、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课件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这段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后回答以上问题。)

这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看到这美丽、可爱的大榕树,作者不由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吧。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大声朗读,好好体会体会。(生再读体会。)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里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生:鸟儿。)

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生读有关句子)

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让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看鸟儿,听听鸟鸣声,好吗?。

课件出示图片:鸟儿在榕树上活动。(生欣赏)。

欣赏了图片,你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

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里的鸟确实多!这株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有七、八万只,这里真的是鸟儿生活的乐园、美好的家园。

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课件出示: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一下这鸟的天堂吧!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们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启发学生回答。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那哪里是我们的天堂呢?为什么?(生回答)

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形状、数量、颜色,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这种描写方法展示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变化、声音、动作,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这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请生读给大家听。大家可以一起朗读体会。

大家读得好,学得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得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附板书设计 :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